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_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952-2-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952-2-3 (第4/6页)

仅为了保护所有权和信托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他项物权同样地需要保护。自物权体系和他物权体系中都有共有权、专有权,同样是受法律保护的对象,同样需要一整套预防法、戒严法、隔离法、限制法、禁止法、处理法、处罚法和惩罚之法作法律保障。

    3、法律责任的连贯性

    法律责任的连贯性,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三说三的贯通性。从物的占有、物权的成立与行使,到物权关系的成立与运作,法律要件与事实要件都有新的内容。推定当事人是否发生过错,是否是违法犯罪的事实对象,是从有物权关系和零物权关系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的,即使是对于死刑犯人也不能任意混淆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通常系指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至于治安拘留之类的法律责任则相当于准行政责任,刑事拘留之类的法律责任则相当于准刑事责任。值得一提的是,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责任,不完全是归结为民事责任,凡是与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有关联的,可以变更为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

    我们经常看到刑事附带民事的案件,当事人在受领刑事责任的同时,同样需要受领民事责任,这也是法定的和很自然的连贯性。因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是刚性的法律责任,分别由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作出决定,一般不能免除法律责任。

    至于民事责任,根据被受害人的意思表示,或许适用于减免部分的法律责任,即便如此,也是有法律底线的,无原则、无限度的“私了”肯定是行不通的。

    将法律责任与零物权关系法牵扯在一起,这是物权法专家学者的思维逻辑,概念上、形式上、内容上有翻新的新颖性。因为中国当代物权法的诞生,因为这种理论具有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因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缘故,因为物权关系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的客观存在,所有这些促成了物权法专家学者们的“好事”,也可以跟物权法爱好者们共享法律资源,大家一起美餐一顿。

    (三)透明性

    零物权关系法之透明性,是反零物权和反零物权关系的第三大特性。这是一种讲条件、重标准、看本质、分善恶的特性,是反零物权关系的过程控制法和程序逻辑法之固有的特性。

    透明,是基于公开化原则而明晰物权关系和法律责任,使得每一种零物权关系明镜似地映射出来。在此基础上,按照统一的判定标准厘清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有的放矢而客观公正地追究零物权关系人的法律责任,恰如其分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物权法,作为基本权源法、基本物权制度法和基本民法,履行确认、保护、利用和规范、调整、限制物权的职责,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平整物权关系,从而排除零物权关系的危害,消除零物权关系的危险,都是成龙配套的法式。其中,“确认”物权和物权关系,就是特前卫的透明性。

    透明性,对于立法、普法、学法、用法、执法和修法都有严格要求。倘若物权法缺乏透明性,就失去了本来与本色的意义,权利人与义务人、有物权人与零物权人、有物权关系人与零物权关系人都无所适从,法律的效力因此而大打折扣。

    零物权关系法之所以有强制性的底气,就是因为透明性作了一定程度上的保证,也就是法律质量上的保证。就是说,法律的强制性是以透明性为前提的,透明性是强制性的可靠保证。通常,我们常说“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这是起码的和普遍性的要求。对于零物权关系法来说,肯定有着更高的要求。

    零物权关系法要剥夺他人的财产、财产权和财产关系,不能搞弹性标准、双重标准和模糊标准,更不能没有标准。所制定的判定标准,当然不能存在纤毫差错。推定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违法犯罪,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当然不是闹着好玩的。起码来说,唯有透明与公平,才能使得当事人心服口服,讨得一个法律上的公道。

    法律不放过一个坏人,却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这是天经地义的。这从基础理论到应用技术都是保持一致的。物权、物权关系的确认生效,与登记生效、合同生效、交付生效保持了密切联系,使得零物权关系法之透明性顺势延伸,而不仅仅止于“确认”这种前奏性的情节之中。

    但凡看问题需要看全面,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多事情确认后再确认,透明后再透明,通过反复的确认、透明来达到透明化的目的。透明度越高,处理零物权关系的把握性就越大,反之越小。没有透明度,等于没有把握性,往往是适得其反,或者是欲速则不达。

    最近几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带头认真执行国家赔偿法,制订了错案责任追究制,使得大量的错案冤案得以平反。无辜的“杀人”嫌疑犯得以平反昭雪,或解决监禁,或为冤死者的冤魂安慰,权利人及其家属得到国家的赔偿,大家一致表示赞成。

    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非常离奇、离谱的所谓政/治犯,由于统治阶级的政治路线、政治态度的巨大差异,却很难列入国家赔偿法的救济范围之内,很有可能将不了了之。这就是透明性不强和透明度不高所致,也是最典型的案例。再者,国家赔偿法也不仅仅是保护群众的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干部的民主权利与财产权利当然也应当一视同仁。

    零物权关系法,当然包括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个方面。混淆两种矛盾的界限,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这是侵犯人权和物权的最卑鄙无耻的行径,这种无耻之徒是真正的历史罪人,终究是要天诛地灭的。

    制度物权法体系中普遍适用于“疑罪从无”规则,而对于罪与非罪的推定,终究需要借助于透明性来说话。法律规定的透明性与审判程序的透明性均至关重要,政治文明、制度文明和物权文明的每一个环节必须抓紧抓好。

    普通物权法体系和担保物权法体系中普遍适用于“法无明文规定不禁止”规则,亦即“法有明文规定应禁止”规则。比较之下,担保物权法容易规范一些,因为这里的约束力较大、自由散漫程度较小;普通物权法却有些方面不太容易规范,因为这里的自由散漫程度较大,约束力较小。

    “法无明文规定”是一种透明度低的表示,但这仍然存在预警或者提示的意义。零物权关系发生以后,事情总得要有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不能总是晾在那里不闻不问。通常的变通办法是,成文法没有具体规定的,就利用习惯法、道德法、自然法或者逻辑法来约定或者敲定,使得不透明的东西透明起来,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