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954-2 (第2/4页)
行零容忍,涤恶扬善,同仇敌忾,见义勇为,仗义疏财。 宪法第24条系统性地明确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律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宪法把道德物权法上升到政治统帅的高度来认识,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决心。大到国家的远景战略目标,小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琐事,都在道德物权法的视野范围之内。在整个社会中,道德物权法的适用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已经渗透到全社会的每个角落,渗透到每个家庭和每个当事人。 道德风尚的好坏,标志着整个社会法制化和法治化的水平。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标志着个人遵纪守法的水平。某种意义上说,道德是整个社会的一种软件包或者软实力,对于治国、安邦、修身、持家、平天下等均起着潜移默化的穿透作用。中国古代几千年来并没有制订出多少法律,主要是依靠道德法和道德物权法来进行统治的。 但是,倘若整个国家腐败成风、贿赂公行,官员带头道德败坏、持权抢劫、以权谋私、鱼rou百姓,老百姓也跟着贪官污吏败坏道德、尔虞我诈、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甚至于到处是家庭内讧、父子反目、兄弟阋墙。那么,法律再多、再好也被他们糟蹋了,法律的整体效力就大打折扣了。 由此可见,道德法、道德物权法不是可有可无的累赘,而是净化社会法治环境和保障法律贯彻执行的可靠保证。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一滴水也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这就是道德法和道德物权法化腐朽为神奇的诀窍。 物权法第7条明确规定:“物权的取得与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首次专门对于“道德物权法”下定义、作规定,符合宪法规定的原则精神。 物权的取得与行使,可能存在多种多样的方式,但归根结底就是一要守法律,二要重道德。维护公共利益和尊重他人利益,是广大公民最起码的要求。其中“尊重社会公德”的规定,与当代物权法的基本规律相对应,遂构成道德物权法的基本框架。 广义的社会公德,代表了公平正义的思想德行和行为规范,包含自觉地履行社会义务、恪守职业道德、人人爱护公物、个个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扶贫帮困、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之类的内容,遵守公民守则、学生守则、约法三章和学雷锋做好人好事之类的道德品质项目。宪法第24条规定的内容都与社会公德有一定的关系, 3、适用范围 道德物权法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涵盖各种物权的主体与客体,涵盖相关的成文法与非成文法。其中非成文法所占比重也很大,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全体公民甚至包括少年儿童在内,都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道德物权法实行的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奖罚分明,恩威并举。对于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个人、文明家庭等,国家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针政策。如有差池,一般实行“一票否决权”的方式剥夺“文明”称号。譬如,某个城市(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违法犯罪,则该城市(单位)不能评选为国家的文明城市(单位),已经评选上的也要被取消其“文明”称号的资格。对于家庭和个人以此类推。 违反道德物权法的,按照行为后果与社会危害程度,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记过处分、警告处分等纪律处分,违反法律规定的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触犯刑法的需承担刑事责任。道德物权法是分级分类排列的,对于犯错、犯规、犯法和犯罪的,对于侵犯他人物权和侵犯他人物权的,需要进行分别处理。 广大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高中级干部,理应带头严格遵守道德物权法,树立革命的、正确的人生观与物权观,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和乡规民约,自觉地清除封建主义的特权思想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永葆革命青春不变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风清气正,敬岗爱业,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不图私利,不损公肥私,不损人利己,为人民再立新功。 所谓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所谓反腐倡廉、拒腐蚀永不沾等,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很多大人物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讲起道理来一套又一套的,背地里尽干一些伤天害理的龌龊事情。群众斥责为“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这种伪君子、伪道德家,完全是自欺欺人。乌鸦的翅膀不能装扮成孔雀的羽毛,谎言重复一百遍也不能成为真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纸永远是包不住火的。一些道德败坏、恶贯满盈的罪人,直至坐上班房,将要送上断头台了,才开始忏悔“洗心革面”,抑或涕泪泗流,捶胸顿足,后悔世上没有后悔药可食。既然如此,何必当初呢? 道德物权法能否认真贯彻执行,与政/治/生态环境、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关系。政治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风气高尚,人们的精神面貌清爽,人们的思想觉悟普遍纯洁,整个社会的物权关系和人际关系井井有条,认真贯彻执行道德物权法可以畅通无阻。否则,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为富不仁,腐败盛行,贪污盗窃,黑手如云,导致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直接违背、破坏了道德物权法,教训是非常惨痛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纵观目前社会上愈演愈烈的黄、赌、毒、贪、腐、黑、邪、恶、畸、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非等折子戏,归根结底都与人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有关,也与政/治/生态环境、社会风气恶化有很大的关系。 许多贪官污吏鲜廉寡耻禽兽不如,不仅侵夺数以亿计的公共财产和他人资产,鲸吞豪夺的金银财宝达十几车,而且大量的玩妓女、包情人、与她(他)人通jianian,甚至猥亵、强jianian幼女,过着帝王将相一样的花天酒地的****生活。有的贪官、色官制订数目巨大的猎色计划,写作数本总结经验的色/情日记,保留大量的“战利品”炫耀自己。有人统计,95%以上的贪官都是色官,有的伙同情妇(情夫)贪污受贿、转移黑金或洗黑钱。 “一切向钱看”是十分严重的腐蚀剂,一切腐朽思想、腐朽风气皆来源于这种腐蚀剂。现在有很多高官要人成了金钱美女的俘虏,从灵魂上到躯体上到处散发铜臭,一个个如行尸走rou,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思想风气也严重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很多人因此而怀疑“道德到底能够值几个钱?”“道德能够当饭吃吗?”这是多么迷茫的一代人啊? 其实,道德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无价之宝,道德物权法是人一生中的指路明灯,是真正自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