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何去何从 (第1/2页)
在赵无恤、韩虎、魏驹惊慌的眼神中,智瑶回头望着大帐的右侧,“你给各位大人念念吧。” 三卿回头这才注意到原来大帐的角落里还站着一个仆人打扮的人,从他满身的泥和雪可以看出他已经跑了很长的时间,更令三卿吃惊的是,他的手里拿着一卷竹简。 按照智瑶的示意,仆人打开竹简,清了清嗓子念道,“智瑶、赵无恤、魏驹、韩虎四贼,身为晋国世卿,不思忠君报国,反而勾结在一起,图谋国君领地,寡人忍其久矣。现寡人宣布四人为逆贼,他们的军队为叛军,号召天下臣民群起而攻之,生擒一贼者封一郡之地,生擒四贼者,封世卿,世袭罔替。” 仆人的声音不大,但字字却犹如惊雷般砸在三卿的心坎上。 “这这这可怎么办?”魏驹双手一摊,连连抖动道,“想我魏氏几代忠烈,为晋国立下汗马功劳,到今天竟然落到了一个反贼的结果。这叫我死后如何面对祖宗?” 韩虎听罢则长吁短叹,“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们还是小看国君了。” “现在我们陷在这荒郊野岭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可如何是好?”就连平常沉稳的赵无恤此时也感到了不安和慌乱。 此时的晋国四卿真的是处在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前面是齐鲁联军的进攻,要向冲去困难重重;背后是晋出公宣布他们为反贼,号召举国上下群起而攻之。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他们敢退兵会绛都的话,势必会引起高无丕大军的追击,那一路追过去,晋国的大片江山将会葬身敌人之手,若要想在夺回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四人还是没有想出破解当前危机的办法,只留下一声又一声的长吁短叹中。 天渐渐亮了。 韩虎揉了揉眼睛,“诸位莫要叹息,快快拿出如何摆脱困境的策略才是上策,不然天一亮敌军可就要进攻我们了。” “拿对策,那什么对策,既然国君已经与我们四卿翻脸了,我们也就不要再顾忌什么,直接挥军攻打就是了,拿下绛都赶走姬凿。”魏驹快人快语,赌气的说道。 “可是魏大人想到没有,一旦我们退军,身后的高无丕客就会一路追击过来,现在晋国山东之地已经尽入齐鲁之手,难道我们还要在丢掉更多的土地吗?” “哎--,”魏驹一跺脚,气恼的喊道,“这不行,那不行,那你们都说说该如何是好啊?早知道是今天这个结果,那我们就不要抢占人家打土地,现在怎么样?好吃难消化吧。” 面对三卿的长吁短叹,智瑶倒是不觉着着急了,他已经慢慢缓过神来,理清思路的智瑶经过一夜的分析,他倒是不害怕了。因为他逐渐认识到,国君虽然宣布他们四卿为反贼,但大多是道义上的,从实质上并没有多大作用,因为国君手里并没有那么多的兵马来剿灭他们。再说就算是国君号召天下臣民反抗他们,要知道晋国的大多数土地是四卿的,而且土地上的民众从内心里也向着四卿,就算他号召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响应;最多也就是原来范吉射、中行寅封邑上的百姓响应,临时组成的军队,根本也不足惧。倒是令智瑶担心的还是国君手里守卫王宫的卫队。 不过在智瑶看来,目前国君手里最多也就是五六千人马,用这一点兵马要想攻克郇城或者平阳的城池,根本就没有可能?再说了,如果国君发兵进攻郇城的话,以他的估算,智国带领的五千兵马两日后即可赶到。一旦智国的兵马赶到,谁死谁伤可就难说了。 想到了这里,智瑶倒是不担心了,但是摆在他面前的齐鲁联军,如何打退,可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 “诸位莫慌,既然问题已经出来,我们全力应付就是。面对当前的困境,我提几点,其一是当前我们四卿应该摒弃前嫌,同心度过难关。不管我们之间以前哟多少恩怨,面对当前的危机,我等都应该齐心协力,共度难关。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别想独自存活下去。” 只要一开腔说话,其他三卿也不抱怨了。 “其二,我当前我们确实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前面有齐鲁的联军的进攻,背后有姬凿釜底抽薪,但这也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面对这种两难的选择,我的意思是先打击面前的敌人,再回身对付身后的姬凿,必定姬凿虽然宣布我们为反贼,但他的手中兵马不多,即使要进攻我们的封邑,尚需时日。说句不好听的,只要我们自己的人不给他打开城门的话,他的兵马根本就不足以攻破任何一座城池。所以我等根本不用担心后方的安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