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276 天龙寺的大劫难 (第1/2页)
张辰在外面肆虐了个够本。以这些天龙寺的和尚来说。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旁边的大森林被人大面积开荒了。 回到天龙寺后,张辰先去吃了斋饭。 重新回到牟尼堂后。里面仍然静悄悄的,安静异常。六位高僧都依然在认真修习,无人分心。 张辰自行坐下,接着练六脉神剑。这一次的修练速度变得极慢了。 以张辰自己的推断是,这里的大部分僧人练六脉神剑的层数都比较低。 而枯荣大师练得最高搞不好也就是四层左右的程度。 老师级别低了,这种被动老师光环的效果自然就小了。加上练的级数越高,就练的越慢。自然的速度大幅的慢下来了。 但能勉费练的自然不能放过。张辰一直继续用功修练着。 这样一直练到了第二天早上。众僧用过斋饭。又继续用功。到当天的下午两点左右的样子。 张辰终于又听到耳边传来一声提示,恭喜,你修练六脉神剑达到了第四层,你的剑法专精12. 张辰一喜,将手伸了伸,周围的人还在用功之中。他正打算出去吃个饭。 便在此时,张辰鼻端忽然闻到一阵柔和的檀香,跟着一声若有若无的梵唱远远飘来。 枯荣大师说道:善哉善哉大轮明王驾到。你们练得怎么样了 本参等人都是有道高僧,皆知大轮明王此来非同小可,此是千年古寺,生死存亡之战。 而且土蕃和大理南疆相邻。保定帝每年专门派重兵驻扎在土蕃边境。紧加防范,双方实为关系其实十分微妙。 加上天龙寺又是大理皇室的出家之所。 所以此战甚至还关乎到段氏皇族的统制。 只是敌人来得太快。 几个僧人都未敢说话,那本因方丈最后向枯荣长老的方向说道:虽不纯熟,似乎也已足可迎敌。 张辰听他话里说了个,虽不纯熟又加了个似乎足以迎敌。这两个前后十分自相矛盾的话。 心知这几人此时都心中都没谱。 全然没有半分把握,又谈什么足可迎敌。 他心里暗暗摇头:有道高僧,原本不应该自吹。但听得出来实在此战对天龙寺关系太大,本因方丈不敢自坠了气势。所以才会说出似乎足以迎敌这种前后明显自相矛盾的话。 这场战斗,对于天龙寺来讲。实在是关系太大。 原作中保定帝带段誉来天龙寺,他是为了治段誉的真气吸入过量症状的。但当时的枯荣甚至不允许本因等人损耗真气相救段誉。 连唯一的传家独苗都不救,可见此事的要命程度。 枯荣长老此时说道:很好本因,我不想走动,便请明王到牟尼堂来叙会罢。 本因方丈应道:是走了出去。 张辰对于枯荣大师的安排。心中颇是赞赏。枯荣是个有着强大政治头脑的人。他在天龙寺能有此地位绝对不是靠运气的。 一般来说,就算是寺庙。会客也有会客用的专门地点。 不去正式的会客地点。却叫大轮明王跑到偏室来见自己。是一种心理上的优势选择。对方若是同意来见枯荣。则说明对方自承低人一级,气势上先就弱了一级。 从年龄上讲,明王虽然比枯荣小。但从身份上来说,大轮明王是吐番国师,未必就应该来朝见枯荣。 枯荣的要求可说是首先给鸠摩智出了个题,也使自己占了主场气势。 较量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 本因出去之后。 那本观取过五个蒲团,一排的放在东首,西首放了一个蒲团。自己坐了东首第一个蒲团,本相第二。本参第四,将第三个蒲团空着留给本因方丈,保定帝坐了第五个蒲团。 张辰这时没坐位,便站在保定帝身后。 实在学习时间太短。 那本参本观等人最后又再温习一遍剑法图解。才将帛图卷拢收起,都放在枯荣大师身前。 牟尼堂中就寂然无声了。气氛有些压抑。 保定帝这时忽然出声道:誉儿,待会激战一起,室中剑气纵横。大是凶险,伯父不能分心护你,你到外面走走去罢。 他的话也同样是本参等人的心语。几人剑法都是新练。全无把握,多一个如此重要的后生在场根本无瑕顾及,反而多有拖累。 张辰说,伯伯。我不怕剑气。而且我的一阳指修为也不低。说不定我还能帮上一些忙的。 他说自己的一阳指修为不低,还要帮忙。那旁边的本因本参本相等人都暗暗摇了摇头,这种话,恐怕连枯荣大师都只觉得是个年青孩子的说笑。 唯有保定帝知道张辰的一阳指只怕是真的远超过普通人的水平。只是水平再高,毕竟还是太年青。 他还要再说话时。 枯荣大师道:誉儿,你坐在我身前,那大轮明王再厉害,也不能伤了你一根毫毛。他声音仍是冷冰冰地,但语意中颇有傲意。 张辰道:是。弯腰走到枯荣大师身前,盘膝面壁而坐。枯荣大师坐得比较高,所以能将张辰的身子都遮住了。 保定帝又是感激,又是放心,适才枯荣大师以枯禅功替自己落发,这一手神功足以傲视当世,要保护张辰自是绰绰有余。 枯荣让张辰坐到他面前的举动,其实是一种稳定军心的技巧。若他真的有把握,就不会摆什么剑阵了。只以枯荣神功迎敌就是了。没有这样作,显然是没有把握。 但他在这里是所有人的主心骨。将张辰留在身边看顾。表现出轻视对方的傲意,自能有效提高其它人的信心。 过了好一会,只听得门外走廊上,本因方丈的声音传来:明王法驾,请移这边牟尼堂。 另一个声音道:有劳方丈领路。 那声音听起来甚是亲切谦和,彬彬有礼。与电视中那强凶霸横的形象差之甚远。 接着听得本因推开板门,说道:明王请 大轮明王道:得罪举步进了堂中,向枯荣大师合十为礼,说道:吐蕃国晚辈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这鸠摩智肯移驾来此。一方面是想摆出并不强取的架子。一方面是给了枯荣大师的面子。但是见面就把枯荣大师所参枯禅的来历说了出来。也是给对方下马威。 枯荣大师,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然名不虚传。一见面便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户那城婆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槃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说道:明王远来,老衲未克远迎。明王慈悲。 大轮明王鸠摩智道:天龙威名,小僧素所钦慕。今日得见庄严宝相,大是欢喜。但语气中恐怕殊无钦慕的意思。 本因方丈道:明王请坐。鸠摩智道谢坐下。 张辰这时悄悄侧过头来,从枯荣大师身畔瞧了出去。只见西首蒲团上坐着一个僧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