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亲王_第三百零四章 态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四章 态度 (第3/3页)

接受了。

    毕竟,换了旁人,谁的了这权利,会不要的?会拱手送人的?

    除去曾毅外,还有几个大臣能做到这样的?

    满朝文武大臣,能有几个能做到这些的?

    就算是内阁的几位大学士,能否做到这点,怕是他们也不敢确认的吧?

    不论别的,就单凭这点,曾毅,就足以让内阁认同他的地位,同时,不在针对于他,当然,若是内阁昏庸,专权,那,或许会是个例外。

    “屠庸其‘门’人弟子不多,且,其,为官清正,的确,适合制衡锦衣卫这个曾经血债累累的衙‘门’。“

    内阁首辅刘健点头。

    显然,对于屠庸,几位大学的评价,都还是很高的,虽说当初让屠庸归乡了。

    可是,那只是朝廷官场的政治斗争的结局。

    可是,对于屠庸的人品,暗里,却是没人能违被良心说不的。

    尤其是内阁大学士,根本没必要违背良心。

    而且,在刘健看来,锦衣卫不管现在是否改动了,可是,其,毕竟是有着之前的历史,能否彻底真正的转变成功,非常的重要。

    是以,这个时候,文官当中,就必须有一个清正的,刚直的官员前去坐镇,如此,才能防止锦衣卫在走老路。

    而屠庸,这个前任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显然,很符合刘健的认同。

    ……………

    圣旨下达,屠庸接旨后,就已经随着传旨‘侍’卫前来京城了。

    原本,按照规矩,一般情况下,传旨‘侍’卫传旨后,就先行返京了,至于被宣回京的官员,又不是犯官,都会在家稍微磨蹭几天,收拾一下,然后,自己带着仆人等回京的。

    只是,现在,情况特殊,锦衣卫,在曾毅看来,需要制度的平衡。

    一个完整的衙‘门’,是需要各种规矩的,而现在的锦衣卫,却是缺失了这个规矩的,也就是这个制衡的。

    改变了以后的锦衣卫,是不可能在沿用以前的规矩了。

    在旧的规矩作废,新的规矩还尚未制定的这个过程当中,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是以,才会有此一举,让屠庸接旨后,立即虽传旨‘侍’卫进京。

    不过,考虑到屠庸的年龄,不适合长途奔‘波’,是以,曾毅定下的时间,还是略微有那么一丝的宽裕的。

    不过,这宽裕,也只是相对而言罢了。

    “老爷,此次进京,不知是福是祸啊。”

    此次进京,屠庸是随着传旨‘侍’卫来的,只跟随了一个老管家,旁的人,是一个没带。

    至于伺候屠庸的儿‘女’,则是随后才到的,要等屠庸进京后,安顿好了,才会传信给他们,让他们进京的。

    “是福是祸,终是躲不过去的。”

    屠庸声音不大,可是,却中气十足,以他这个年纪来说,却是身体强壮的了。

    “圣旨,不可违。”

    “那曾毅,老夫也是见过的,灵台清名,不该是‘jianian’佞之人。”

    “且,曾毅的名声,就算是老夫归乡了,咱们,不是也听的不少吗?“

    屠庸呵呵笑着,似乎是想起了当初和曾毅见面的情景,虽说曾毅也是都察院的御史,可是,以曾毅的身份,想要和屠庸说话,机会却是不多的。

    而且,当时,曾毅还奉旨离京了。

    不等曾毅回京,他屠庸,就被罢官归乡了。

    没想到,在次见面,却是因为曾毅的原因,甚至,是曾毅定下了他,让他去认锦衣卫的右监察官的。

    屠庸虽然已经致仕,可是,人却健朗的很,并不糊涂,对朝廷局势,也看的清楚,这道圣旨,不可能是出自当今圣上,只能是出自曾毅。

    当今圣上玩略,一应大事,全都‘交’给了内阁处理,岂会有闲心处理这种事情?

    说来也可笑,原本,朝廷大事,对皇帝来说,是国事,是最为重要的,可是,现在,对皇帝来说,这却是闲事了。

    且,现如今,锦衣卫的事情,是曾毅负责的,皇帝也不可能临时‘插’一缸的。

    是以,虽是圣旨宣,可是,屠庸却知道,这意思,是曾毅的意思。

    “只是,这人情,却是欠下了。”

    屠庸叹了口气,微微摇了摇头,他心里清楚,曾毅既然敢点他的将,那就不指望他在锦衣卫上任后对其俯首听命。

    若不然,曾毅大可以任用旁人,可是,也正因为此,在锦衣卫的事情上,屠庸,不能出差错,或者说,小错可以有,但是,大错,绝对不能有,不然,不说旁的,只是曾毅,他屠庸就无颜面对了。

    只不过,同时,屠庸,却也是欠了曾毅一个人情,最起码,以后,曾毅想要利用锦衣卫的情报或者其他,屠庸,也是无法,且,不能拒绝的。这个人情,必须还,且不得不还。因为皇帝对曾毅的宠信,天下都知道,就算屠庸不行方便,曾毅,照样可以通过皇帝,得到相应的情报,只不过,略微麻烦些罢了。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