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老匹夫 (第1/1页)
太极宫。 立政殿。 立政殿是长孙皇后的寝宫,此时,李世民正斜躺在胡床上,四十五度角仰望房梁,表情忧郁而惆怅,有点‘贞观·网抑云’的感觉,长孙皇后在其背后给他按着脑袋。 “今日可是有谁惹得陛下烦心了?” 待李世民脸色逐渐舒缓后,长孙皇后出声询问道。 “还不是咱们的太子,今天差点没给我气死...” 不说还好,说起时李世民那才叫一个火大,正起身准备好好在皇后面前诉诉苦,结果长孙皇后猛地咳嗽起来。 “观音婢...” 听见这熟悉的咳嗽声,李世民霍然转身,连忙轻轻拍打长孙皇后的后背,大喊道: “去,传医官来。” 內侍领命出去,不过数十息之间,一名女医便快步小跑了进来。 女医是尚药局的医官,尚药局是唐朝宫廷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主要负责的就是皇室的疾病,在没有皇帝允许前甚至不能外出给别人看病,每个医官基本都是各种病症的药石圣手,同样也是俸禄最高的一批人。 女医朝着李世民微微一福后,直接上前为长孙皇后把脉,整个过程娴熟无比。 “陛下,皇后这是cao劳过度了,本身患有气疾,一旦受到刺激压力过大或是沾染风寒都很容易复发。”片刻后,女医轻声说道。 “行行行,朕知道了。” 一听气疾,李世民就知道又没办法,全天下有名的医师都来看过,就没一个能治的。 待女医走后,李世民亲自去把门窗关好,免得皇后再感染风寒。 “陛下,妾身无事,这病说起来难治,但其实也就是咳嗽罢了,过一会儿就好。”长孙皇后虽然感觉很是难受,但脸上还是尽量保持着轻松的神色道。 “对了,陛下刚才说承乾怎么闯祸了?”长孙皇后眨了眨眼睛,明显是想转移话题。 这李世民也看出来了,每次说到气疾,长孙皇后就会眨着眼睛转移话题,几乎已经是他们夫妻俩的默契了。 只是,现在还能怎么说? 说实话吗? 医官才叮嘱,受到刺激压力过大都有可能引起气疾的复发。 闷了良久,李世民咬着后槽牙道: “害,也没什么事,就是有些小调皮,收拾收拾就好了。” “真的?”长孙皇后狐疑。 “定是真的,我能骗你么。”李世民挤出一丝笑容。 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 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李世民 以长孙皇后的身体情况,嫡长子造反这样的事说出来,刺激有多大都不敢细想。 但造反之事可以抹过,对太子的惩罚肯定是瞒不住。 不说五年,五日太子不回东宫,那就是有问题的。 但要真的把惩罚措施先讲出来,这事就更没法掩盖。 罢免太子、削去王爵。 哪一个像是惩罚小调皮的,这不等于明摆着事太大,就差一死了。 想到死,又把李世民给愁坏了。 但他能怎么办呢,只能瞒住一时算一时。 . 次日清晨, 李世民先写了一封密信,让来福送了出去,信封的右下角有一个小小的羡字。 然后,又在甘露殿召见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 杜如晦去世后,温彦博接替了仆射的位置,加上现在已是侍中的魏征,便是贞观九年大唐的诸位宰辅重臣(六部尚书仅享受宰相待遇)。 不过今日这甘露殿中,除了这四位宰相外还有一人。 程咬金。 长孙无忌、温彦博看着面色苦逼的程咬金显得有些迷惘,房玄龄倒是有所猜测,昨夜之事宿国公看来也是参与其中,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角色。 “昨日太子造反。” 李世民第一句话就给几人吓的够呛。 长孙无忌、温彦博相视一眼,发现对方眼中的震惊清晰可见,显然之前都毫不知情,只是眼神转到房玄龄身上时,却发现他似乎早就知道,顿时心里就一咯噔。 房相......不是吧? 连程咬金这老匹夫都一脸茫然... 嗯? 这老匹夫怎么表情又变了,讪笑干什么,内心戏这么多? 一番对视不过须臾,没等长孙无忌和温彦博想明白,高坐主位的李世民敲了敲桌,沉声道: “具体是怎么回事,让来福给大家讲讲。” 昨夜造反之后,李承乾回东宫接着大婚,李世民回太极宫安慰媳妇,侯君集在大牢中享受痛苦。 一夜时间,造反的前因后果已经摆在了李世民的案头。 看过之后,他脑海中只回荡着两个字。 真惨! 同时,在来福这个太监总管绘声绘色的描述下,几位宰辅也明白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十六七岁的太子殿下因不满前后两任老师的教导方向之差,一时冲动之下向着侯君集诉苦并提出造反。 侯君集这个天打雷劈的反骨仔是早对陛下的不公平心怀不满,不仅不劝诫殿下回头是岸,反而助纣为虐,火上浇油。 最关键的是在起事前,太子殿下冷静下来,明显表达出想要终止行动的意思,但侯君集以知情人过多而拒绝,太子殿下万般无奈之下只有虚与委蛇。 在缓住侯君集的同时,又提前通知了宿国公带兵救驾,这无一不体现出了太子殿下浪子回头的思想,并沉着冷静的在破门而入的最后关头反杀叛臣侯君集。 甚至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太子殿下才是救驾第一人。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说法,暗中肯定还有许多问题。 比如最关键的就是,仅仅是因为两位老师教导方向有差别,所以就要造反? 还有,既然太子殿下三日前就反悔了,为何不提前举报,偏偏要造反成功后才反将侯君集一军。 不过在场的人皆是这个时代最聪明,也是见多识广之人,很快他们就明白了李承乾真实的想法,事前检举和在关键时刻反水的区别,前者稳稳血赔,后者看后续cao作。 当然这些事情大家心里知道就行,那肯定没有必要说出来。 无论太子殿下当时是怎么想的,但至少结果是正确的,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要怪都怪侯君集这个数典忘祖、忘恩负义的狗东西。 唯一有问题的,还是动机了,大臣们确实想不出李承乾的造反理由。 现在还没弄清楚陛下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那肯定是能装傻就装傻,没必要抢在陛下前面发表自己的意见。 像太子造反这样的事,既是国事,也是陛下的家事。 在场唯一猜到陛下意思的也就程咬金一人。 但他, 抖的像个鹌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