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传_第五章 戏无间 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戏无间 1 (第1/3页)

    浮大白、歃匕首,我若负尔有如此酒。仰面一掷浮云空,马上割来安足数?便须南取倭、北击虏、功成不受印如斗!

    ——梅国桢[匕首篇]

    李如松收到兵部行文的第二天,陕西讨逆监军便从灵州赶到了宁夏城城下。

    有明一朝出任监军的大抵以两类人居多,一是宦官,二是御史,而所谓御史,还有另外一个称呼:言官。

    无论是宦官抑或御史言官多数对于兵事都知之甚少,因此出任监军在战阵之上往往是蛇行雀步,从而导致战事惨败的教训比比皆是,而尤以英宗时期权阉王振出任监军所酿祸事最为惨烈。

    王振对战事兵略一窍不通却好大喜功且刚愎自用,因此酿“土木堡之变”,致数十万大军全军覆灭,更使明英宗被俘,如不是于谦等贤能之臣坚守北京,大明有亡国之虞。因此明朝的监军多数时候倒像是给敌军解围的援军,不过哱拜似乎并不走运,因为这次出任陕西讨逆监军御史的人叫梅国桢。

    梅国桢,官至大明兵部右侍郎,精通兵略、熟谙战法。

    窖生此前已经听李如梅等说起过,这个梅国桢是个极难通融的主,而前任总兵魏学曾之所以被罢黜便是因为遭到了这位监军御史的弹劾。

    然而当李如松率队在辕门外迎接梅国桢的时候,人群中的舒窖生第一次见到这位监军御史竟然是一个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小老头时,不禁有些失望。

    然而只有李如松知道,在这平平无奇的相貌之下,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坚毅勇武。

    梅国桢,为人坚毅、慷慨,且足智多谋。进士及第后出仕第一站便是赶赴河北固安出任知县。他是在同年一片怜悯之情的哀叹声里去固安上任的,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

    而究其原因,便是固安与其他府县相比,当地有一种特产:宦官。从明永乐年间始,固安一地始有人进入内廷为宦,随后逐年增多,至万历年间,固安民间穷苦人家的男孩入内廷为宦竟已经靡然成风。

    而宦官虽然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职业,但毕竟也有退休的时候,特别是那些位高权重的权宦年老以后,携大量私财告老离宫后也都讲究衣锦还乡,返回故土广置宅院田产,甚至娶妻纳妾以慰虚名的也大有人在,因此固安一地告老还乡的宦官也是不计其数。

    这些告老还乡的宦官中一些人虽然已经不在权位,但不乏他们先前所认的义子干孙却仍在内廷之中执印掌权,因此在小小的固安县城仍旧是作威作福,而地方官都不堪其扰,甚至连知府一级的官员见了这些曾经的内廷权宦都诚惶诚恐、唯唯诺诺,担心一不留神便前程尽毁,更遑论知县?

    因此这固安知县对于新晋出仕的官员无异于是凶多吉少的不祥之地,也难怪梅国桢在赴固安县令之时他的同年们会向这个倒霉蛋投以怜悯的目光。

    然而,梅国桢面对连知府巡按都不放在眼里的权宦,略施小计便让权宦自己焚毁了债务契约,替穷苦百姓在灾年里免了债务,甚至在面对权宦软硬兼施的宴请之际竟然洒脱自如,于谈笑风生间将明枪暗箭化解于无形,让见惯了大场面的权宦都不得不钦佩不已,甚至从此将这位年纪轻轻的七品知县引为至交知己,足见梅国桢其人的雷霆手段和人格魅力。

    此次李如松之所以在其父李成梁刚刚遭受贬斥的不利局面下出任陕西讨逆总兵之职,一方面自是因万历皇帝本人对李如松青睐有加,另一方面则是在朝野上下极力反对的局面下,由梅国桢力排众议,甚至不惜以自己身家性命担保,李如松才得以走马上任。

    而梅国桢本人虽然以文官御史之职出任监军,却熟谙兵事,同时是朝廷中坚定的主战派代表,后来更与魏学曾在是否招抚哱拜的问题上决裂并上疏弹劾,致魏学曾遭朝廷罢黜,由此足见梅国桢之强硬风骨。

    以李如松一贯之跋扈遇到梅国桢素来之强硬,众人都在猜想这两人一碰面恐怕少不了一番狂风骤雨。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梅二人见面之后,两人非但没有吵架抬杠,话都没说几句便一头扎进主帅营帐,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便匆匆走了出来。

    李如松命各部回营,一切照旧,自己向左右要了两匹战马,交给梅国桢一匹,两人上马并肩绕着宁夏城细细观察起地形来。

    李如柏一见赶紧让窖生在后面跟着以防不测。窖生纵马跟了上去,李如松回头看了,不置可否,算是默许。

    李、梅二人信马由缰地绕着宁夏城缓缓地骑行,梅国桢仔细向城头观望,但见四周城头之上守军皆阵容齐整、刀枪雪亮、戒备森严。过了良久梅国桢才低沉着声音说道:“李总兵,以刚才所过之处城头所见,你在营帐中所言不虚,这股叛军经近四个月之围困,军纪严整,军容不堕,士气犹盛!一味硬攻下去,必将陷于‘死战’之局!”

    李如松一旁应道:“梅……梅兄,实不相瞒,我早已看出此局,本想再将宁夏城围困三个月,令其不战自败,却不料昨日收到兵部行文,务必在九月平定宁夏叛乱,当时便想差人去灵州请梅兄亲来前线,不想梅兄今日已经到了!”

    梅国桢微微一笑:“李总兵如此说,我便心安不少,原想我梅某人不请自来,冒犯了你的虎威,搞不好还得像麻总兵一样挨上一顿天雷地火呢!”说罢哈哈大笑。

    李如松皱眉道:“梅兄这是哪里话,说实话称您一声‘梅兄’如松都有僭越之嫌。可我要称您‘梅叔’您又不让。”

    梅国桢赶紧摆手示意李如松噤声,并回头看了一眼窖生。

    李如松低声道:“不碍事,后面是我的亲随,虽然跟我在军中时间不长,但数月内对我几个不成器的胞弟如柏、如樟、如梅都有救命的情谊,梅兄大可放心。”

    梅国桢点点头说道:“如松,你我以兄弟相称若被朝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听到都会大做文章,如若以‘叔侄’相称岂不是要了我的身家性命?再说我与青藤先生只是志趣相投,属于同好之交,并非同门,你我也就并无长幼之谊,你是豪迈洒脱之人,不必在此等小事上纠结。”

    李如松点头称是,而身后的窖生听得清楚,刚才这位梅大人提到青藤师父,不禁一暖,心想眼前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