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郁离子 2 (第1/3页)
青藤先生点头道:“刚才舒老弟说到刘伯温的后人,但是你可知道刘伯温是如何亡故的?” 舒承宗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青藤继续道:“刘伯温归隐田园后原本身体只是有些小疾,但是太祖却让胡惟庸自内廷传来太医,给刘伯温诊脉后开了药方,刘伯温按方抓药服下后,病情竟比原来加重了数倍,刘伯温明白了太祖的心意,从此不再请大夫医病,不久便撒手人寰。而在诚意伯尸骨未寒之际,太祖便派遣胡惟庸亲自到刘府向刘伯温的两个儿子索要这本《百战奇谋》,刘伯温的两个儿子告诉丞相胡惟庸说父亲并没有留下什么《百战奇谋》,只留下了一本《郁离子》和一些来往书信。胡惟庸别无他法,只得拿了《郁离子》和书信回去交差。据说太祖听闻后大发雷霆,把胡惟庸骂了一顿,至于那本《郁离子》则是看都未看一眼便扔到一旁。 “然而太祖并未就此善罢甘休,在刘伯温‘头七’忌日他又派人将刘府内所有书籍信件统统搜罗回宫,却依然不见《百战奇谋》的踪迹,在刘伯温‘五七’时,太祖派人到刘府传旨,大意是刘伯温对大明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要重修‘诚意伯府’以示嘉奖,并马上动手将原有老宅拆去,不过据说拆得尤为小心,板缝、梁孔、砖缝都一一仔细查过,就连地下所铺方砖都一一撬开,却依旧不见这本奇书的踪迹。此后百余年间无人知晓它的下落,此事便成为一宗悬案。” 舒承宗和俞二都听得有些出神,舒承宗仔细琢磨了一会儿,疑惑地说:“藤兄,你的意思是说其实刘家人第一次交出的那本《郁离子》其实就是……” 青藤笑了笑说道:“我也是听了你刚才所说揣测而已,不过舒老弟试想,太祖皇帝之所以处心积虑要得到《百战奇谋》,自是因为深知此书的精妙所在,此书若落入旁人之手便会生变,甚至威胁到大明江山。然而刘伯温追随太祖数十年,对太祖也知之甚深,料定了在自己身后太祖定要谋夺此书,为了能够保全此书同时不遗祸子孙,他一面将半本《百战奇谋》佯装成《郁离子》,日后好有个为子孙脱罪的说辞;另一面让刘璟背熟剩余半本,代代口口相传。” 舒承宗点了点头道:“没想到太祖盛怒之下随手将半本《百战奇谋》扔在一边,后来经过靖难之役,朝廷迁都于北京,这本千古奇书便极有可能被置于留都南京的上书房,束之高阁。而冯宝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执掌内廷十余年之久,最后被贬斥到了南京,或因机缘巧合发现了其中 的秘密,他却密不上奏,而是私带出宫交给他这个干儿子冯国泰。冯宝也算一代权宦,如此做法实在可笑,他这个干儿子是何等货色难道自己不知晓?冯国泰别说不知道这是《百战奇谋》,知道了又如何?在他眼里倒不如一幅幅春宫图看得顺眼。” 说罢三人都哈哈一笑,舒承宗又道:“司礼监不仅密令成都府,更直接派出了锦衣卫,说明当今圣上对此事已经知晓。” 青藤点头道:“这就要看刘綎回去,他爹如何处理了。” 舒承宗不无担心地道:“此事处理得稍有差池,便可能惹祸上身,虽说刘显兄深谙官场之道,但还是小心为妙,我现在就写一封书信,马上差人捎去。” 青藤忧虑地道:“还有一事,舒老弟在信中也提及一笔,那个姚枭伦和雪瓷,竟两次意图对《百战奇谋》下手,绝非偶然,且并非一般打家劫舍之徒,请刘总兵有机会一定将其剿灭。都怪为兄一时动了恻隐之心,雪瓷那女娃对我说自己是革员之后,其父蒙冤获罪后才被送入教坊 司,她不堪受辱,阴差阳错做了盗匪,我念及是忠良之后才让俞二兄弟放她一马,却不料至今日仍不知悔改,也罢,随她去吧。” 舒承宗点头道:“藤兄所言甚是,事不宜迟,我这就动笔。”说罢他抽出纸笔,准备写一封短信,未等信写完,窖生推门而入,手里举着一封信道:“爹,辽东六百里加急送来一封书信。” 舒承宗停笔一边接过信一边对青藤、俞二说道:“当是成梁兄自辽东的来信。”他拆开一看果然是自己义兄李成梁的信。于是从头仔细读来,信一开头便直抒极为真挚的老友情谊和思念之情,更提及戚继光最后的境遇,不免有“故人半凋零”的伤怀,也使这份挚友情谊倍显珍贵。 舒承宗读到此处,遥思两位义兄昔日之丰神俊逸,以及兄弟三人曾经的鲜衣怒马、挥斥方遒,如今却一个身在万里之遥,另一个更是阴阳相隔,真可谓故人半凋零!他不禁悲从中来,双目含泪,忙扬起头,才使眼泪不流下来,缓了好一会儿,才略微平复。 舒承宗心想儿子尚在身边,让窖生看到自己险些流泪,岂不对自己“严父”形象有所损伤?却不料一转身,见儿子手中拿了一块温湿手巾侍立在一旁,舒承宗忽然觉得窖生长大成人,也不免心生暖意。 舒承宗平复心情后继续读信,李成梁笔锋一转,叙述自己刚刚接任蓟辽总督不久,便遭言官弹劾,竟被罢黜。 舒承宗读到此处不禁哑然失笑,将此情形说与青藤、俞二两位:“成梁兄信中提到,自己刚刚接任蓟辽总督没多久,便被言官弹劾后遭朝廷罢黜。我这个义兄倒确是有些老了,火气消减得所剩无几,如若年轻个十来岁,我敢打赌,这信一开头便非得把那些言官祖宗十八代都得挨个骂上几十遍不可,这古往今来并无骂人的赛事,如果有的话,成梁兄定能夺得魁首!” 青藤笑道:“我们还真领教过你这个大哥的本事,这个李将军不光是骂人凶,且声如炸雷!还有就是打仗凶,尤其是在边界和蒙古人对阵时一见蒙古人就兴奋,且每次都身先士卒,先砍为快,时间长了,他的属下军士也都养成了和他一样的毛病,搞得到了后来蒙古鞑靼连辽东一带都不敢去,只要老远见到了这位将军的军队,撒腿就跑,想追都追不上。” 舒承宗说道:“除了骂人凶、打仗凶之外,这老兄还有一样尤其凶。” 俞二接口道:“那自然是喝酒凶!我这辈子论喝酒我只服两个人,这李将军就算一个。” 舒承宗哈哈笑道:“不错,论酒量我和元敬两个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俞二也乐道:“尤其是喝了你舒聚源酒坊的泸州大曲酒,简直千杯不醉。” 三人提到李成梁的种种趣事,青藤忽然想起自己的另一个爱徒,于是悠悠地道:“不知如松这孩子现在怎样了。” 舒承宗用手指了指信,道:“藤兄不要急,信中提到你的宝贝徒弟了。你看,是这样写的:遭罢黜后,百无聊赖之际,幸得长子如松深蒙圣恩,两年前便擢升山西总兵,今日又升迁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如梅、如桢等也皆在军中效力,得子如此老怀甚慰。然则兄近日获悉,宁夏哱拜已于上月起虎狼之师,欲割据一方!不臣之心昭然!如松不日便动身赴宁夏平叛,誓尽灭拜族。愚兄慰怀之 余又难免心忧,想助如松尺寸之力,怎奈垂垂老矣,不能饭矣,更遑论提刀?无奈之下问我儿有何需求,我都竭力满足,不想如松言道:‘别无他,舒聚源泸州大曲百坛,儿出师必捷,定当凯旋!’兄不敢耽误片刻!便提笔疾书一封于吾弟,务须甄选上好泸州佳酿百坛。为兄另修书一封至成都府刘显处,其自会差人去江阳将酒运至宁夏如松处,随信附银票些许,权当酒资。吾弟不要推辞。此百坛佳酿非同一般,关乎你如松侄儿能否凯旋,吾弟务必重之!兄启首。” 舒承宗看完信之后,随手一抖信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