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慑服王家需十日 (第1/3页)
“大事” 就在王宁思索如何应答的时候,屋外却是响起了琴声。 琴声悠悠,清脆薄亮,像徐徐的清风拂过翠绿的竹林。 王宁眼珠一转,马上开口说话。 “公明,如今朝堂有变,我王家也是掣肘其中,身不由己,公明可知如今朝堂局势?” 门外有琴声... 吕煜瞟了一眼房外,然后再将视线收了回来。 “董公入洛之事,在下也稍有耳闻。” “何止是董公入洛,少帝被废,朝堂之上,诸公不知死了多少,便是太尉曹嵩,如今亦是远逃洛阳,避祸他处。 吕煜听出了王宁的话外之音。 “子静有烦恼,但可一说。” 王宁眼珠一转,问道:“郎君可知我王家生意近况如何?” 吕煜轻轻摇头。 “不知。” “唉~” 王宁起身,拿出酒勺,从沸腾的酒壶中舀出酒水,装满两个酒樽。 “请。” 吕煜结果酒樽,轻轻抿了一口。 这酒就比之前喝得黄酒要烈得多了。 只是稍稍抿了一口,胸口便暖洋洋的,这清早上沾染的寒气也是被驱散一空。 “好酒。” 王宁稍稍喝了一小口,才说道:“郎君应该知晓,我王家主营的就是粮食丝帛买卖,其次是并州贩马,还有青州的铁器。 早先有太尉曹嵩的关系,河南河北都卖我王家一个面子,因此不管是并州贩马,还是售卖铁器,都是有利可图的。 但数月之前,太尉离洛避祸,贩马与铁器生意,几乎断绝,至于粮食丝帛,也处处受到粮官刁难,府尹新上任,便是连我王家主营之粮食丝帛买卖,也有了影响,再如此下去,恐怕我王家上下数百口人便要揭不开锅了。” “公明乃是孝廉郎,定然有本事救我王家的。” 在这个时代能举为孝廉的,都是人中龙凤。 要想被举为孝廉,诸生得通章句,文吏能笺奏,就是笔试要求了。 当然,要求虽然简单,因为这只是招生简章。所谓简章,就不会写复杂,但是这不代表要求简单。 这两条的意思: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 这就和科举一样,要出题,答题了。 考前,孝廉已经声名在外,就像保举、保送的一样,已经有一定考察基础了,考试时再笔试面试一下,考后再留任观察,择优晋级,已经层层筛选了。 吕煜为孝廉,不仅有本事,更是有关系网。 这些都是王家所不具备的。 “既是要说话,不如让王家的主事人过来。我也好直接言明道理。” “这...” 王宁脸上尚有迟疑,但在这个时候,客堂外的门却是被推开了,走入一个中年人。 这中年人与王宁有些神似,不用介绍也知道,这是汜水王家的如今的家主王恩了。 “郎君,我现在在了,你可一说罢?” 吕煜对其拱了拱手,笑着说道:“自然可以。” 果然... 这王家家主王恩是一直都在的,方才的琴声,恐怕也是从他手中发出来的。 “请。” 王恩挥手,当即有身材丰满的侍女摆上食塌,美食美酒一应具有。 吕煜跪坐下去,王宁则是站起来,将主位让给王恩,站在王恩身后。 “长者走南闯北,北去过并州、辽东,南去过荆州、江南,走过的桥比晚辈走过的路还多,那不知阁下对如今天下大势有何看法?” 天下大势? 这四个字说出来,本身就不一般。 “我虽走南闯北,但不过是为了赚得辛苦费而已,经传未曾涉及,如何知天下大势?” “那阁下以为董卓如何?” 董卓? 王恩脸色稍变,对着正堂中服饰的侍女挥了挥手。 “你等皆散去,不要留在正堂。” “诺。” 侍女奴仆款款而退。 待人走完之后,王恩才开口说话。 “董卓手握凉州兵,占据朝堂,诸公也奈他不何,诸如太尉曹嵩,亦是避祸他处,四世三公之袁绍,也不敢留洛与之争锋,以我看来,董卓虽然暴虐,但恐怕无人能治。” 王恩这话说得倒也是客观。 毕竟他不知道曹老板已经是准备娇诏起兵了。 “晚辈却不如此认为,董卓暴虐,乘衅纵害,祸加至尊,毒流百姓,无道之举,罄竹难书,恐为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 “这...” 王恩迟疑了。 王宁眉头一皱,他有点不认同吕煜的话。 “董卓手握兵权,八关都尉皆是嫡系,权势滔天,可以废旧立新,天下之间,无人敢与之争锋,如何会成了死在旦夕?” 蔡邕也觉得董卓是有救的。 结果就是身首异处。 “子静难道没有听过过刚易折这个道理吗?诸公避之,非是惧之怕之,而是暗中积蓄力量,以图恢复朝纲,重振王室,家主与子静眼中之袁公路避祸他处,殊不知可是起兵以讨董卓?” 如果说王恩之前是迟疑的话,那现在他就是震惊了? “贤侄有何依据?” “不久前,我便见过典军校尉曹孟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