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九章 洪之女莲锦 (第3/4页)
儿深吸口气,沉着嗓子问道:“缘来何处!?” 骑驴小道士摇头,但却坚定道:“这个我也不知,但你有两次主动撞驴头,你就注定是我的有缘人。自这趟下山来,你还是第一个主动撞驴头的呢,当然,这也是唯一一个哩。不妨再告诉你一件事,让你乐呵乐呵?” 说至此,他一手护在嘴边,探着身子,压低声音,神秘道:“老头子可为我算过命呢,说我这命里注定有三位有缘人,一撞尾,二撞身,三撞脑袋,虽然我目前还不清楚后命,但起码,现在有了你,可就只差一位有缘人就三缘齐聚了。 嘿嘿,三缘齐聚,天命现,法相出,地破天惊,邪道丧胆哩,厉害不?” 帝晨儿皱眉,瞧得对方那有模有样的神态,看着并不像骗人,顺势多嘴问了句,“前一位有缘人,姓甚名谁?” 瞧得被自己的话给吸引,有缘人露出好奇,骑驴小道士咧嘴嘚瑟一笑,满脸荣光道:“天剑山上奇无单,撞尾,厉害不?” 帝晨儿轻呵一笑:“凑合。” 说罢,他也就不再好奇这件事,指毛驴,直言问道:“我若走,它可还会阻我?” 小道士嘿嘿笑道:“再一再二,可没有再三再四哩。” 未等他话音落下,便觉察一股清风吹袭而过,再等他确认罢,眼前的有缘人便已经从眼前消失,继而赶忙扭头看去,有缘人已经踏出两百步开外。 好不容易寻得第二位有缘人,小道士怎会甘心让他溜走,呢喃了声:“老头子说过,三缘齐聚方才有我用武之地,岂能让你溜走?” 小道士一边念叨着,一边着急拍打驴身,可是这驴突然发犟,愣是不追,反而是四蹄踏的飞快,朝着前方踏去。 小道士着急,臭骂催促道:“顾头不顾尾的犟驴,跑反了,反了!快追啊,可不能让他丢了哩!” 犟驴“嚏”了一声,依旧顾头不顾尾,扬长而去,急坏了骑驴的小道士。 若不是山上的老头子说必须跟着驴走,小道士定是要跳下这犟驴,去追那位不知姓名来历的有缘人。 “嘶,好像是有缘妖来着......” —— 大周荆楚地,楚国郢都。 繁华闹市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一处茶楼的二楼上,说书人说的正起劲,在场欢呼呐喊声排山倒海,此时正值讲到一段热血高潮,更是掌声雷动。 靠窗处有一位花白鬓发的持幡老道士正闭着眼睛,脸色平静如水,位于这喧闹之间,显得有些鹤立鸡群的格格不入。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在打盹呢。 可是藏在宽大袖袍内的那双历经沧桑的手指,正灵活的掐算着什么天机秘闻。 随着说书人猛敲惊堂木,道出那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说道。” 一时间,茶馆内方才的热闹惊呼劲儿一下子就被泼了凉水,除了嘟嘟囔囔外,也就是寻常一般的喧杂,就好比一个响雷过后的哑雷一般。 就是这么一个环境下,突然再降“响雷”,惊得茶楼内顷刻鸦雀无声! “不好!” 方才还平淡如水的老道士突然大惊失语,猛地站起身来,惊倒了坐过的长凳。 众人皆被惊到,所有眼睛皆瞧向他。 老道士依旧闭着眼睛,却仿若能瞧到一般,赶忙对众人赔了不是。 人流不欢而散,骂骂咧咧的再行各自的事。 不远处的说书先生润过喉咙,凑上前来,酸笑道:“道长,你这一惊一乍的,可比我这讲故事的厉害多了,你方才那一声咋呼,可比我讲至热闹处还要强不少效果呢。” 老道士温和笑道:“一时失态,多有抱歉。” 说书人故作惊奇道:“欸,道长何须抱歉啊,理应我来谢过道长才是,若非道长方才一咋呼,我还真不知那些个市井流言是真的呢。” 老道士微皱眉头,问道:“此话怎讲?” 说书人哈哈大笑道:“天底下靠嘴吃饭的人里,可有两大吊胃口,这其一是我们说书的,其二嘛,便是你们算命的。市井里都说,说书的图财,算命的害人,哈哈哈,这不,你这道士方才一语‘不好’,骗了多少人提心吊胆?厉害,厉害,哈哈哈......” 老道士不怒反笑,长袖下的手指再算一卦。 似是觉得自己一人嘲讽有些尴尬,说书人收去笑意,轻咳一声,问道:“道长方才言语‘不好’,敢问是何种‘不好’?” 老道士温和笑道:“你印堂发黑,恐近日必有血光之灾。” 说书人瞬间黑了脸色,猛地挥袖,转身便走,怒哼一声:“不可理喻!一个瞎子,道什么印堂发黑,害人的老东西也不积点口德!” 老道士面对说书人的后背,提醒道:“且听贫道一言,勿要刁难讥嘲,否大难临头,血浸至亲。” 闻言,说书人脸色怒的狰狞,好似要吃人一般,猛地拎起凳子就转过身来,欲要给这个满口胡言的害人老道士脑袋上狠狠来上这么一凳子。 可是当他气冲冲的转过身来后,却不见了方才那位老道士,一时间心中咯噔一下,脸色逐渐变得惊慌木讷起来。 “神仙......老神仙?” 市井闹市内的人们接踵比肩,rou眼不见,只觉一股清风吹过。 老道士从人流中缓步穿行,路上行人皆匆匆过客,眨眼间,老道士便出现在东边的城门楼子下,再眨眼,他已行在几里外的官道上,脚步不急,嘴巴却碎碎念的急切。 “有前有后却无中,顺序有变,天机有改,天命难道本就如此?” “有头有尾却无身,首尾无限制,岂不打架?” “血光灾?机缘灾?是生是死?是危是福?” 哐嗤~ 话音落罢,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降下雷鸣声,仿若天谴,老道士心惊胆战,终是停了袖间掐算天机的手。 一路走,一路算,一路碎碎念的老道士被这晴天霹雳给震慑的满头大汗,不由得深吸口气,哀怨道: “兔崽子,可别危了自身,险了山上九霄宫啊!” —— 一路寻踪觅迹去找子书剑门弟子下落的帝晨儿终是行至一座清冷山头停下了无望步伐。 他独坐山头,静望夜幕秋雨,微凉。 且听风吹秋叶声,雨落泥泞声,此处人无声,心中百感交集。 这踟蹰一站,便是两炷香的时间,最终以握拳转身,不甘心的愧疚折回。 回至陈塘关魏家大宅的时候,已经是辰时了。 雨依旧下着,未曾停歇,院内的家丁下人皆撑着雨伞,举着火把。 大雨中仍旧跪着女婢花容,趴躺着一袭湿透黑衣的魏半塘,此时模样,他很像一条静卧在海平面上的一条黑色游龙,只是少了那份威严的精气神。 早已折返而回等候多时的魏大权撑伞匆匆赶来,为这位集魏家希望与一身的妖王撑伞。 帝晨儿瞧他一眼,问道:“若我食言,老太君当如何想我?” 魏大权心感不妙,却又说不出个该当如何,总不能再将那株千年人参给夺回来? 帝晨儿瞧他不语,至了屋檐下,魏大权依旧为他撑伞,帝晨儿先是凝重的望向东方,似是能透过高大院墙瞧见波涛汹涌的东海似的,继而又对着魏大权挥挥手,自顾自的呢喃道:“该死的江堂展。” 听不透这话的魏大权只是收了油纸伞,眼睑低敛,有些丧气。 母亲仙逝,儿子受苦,几番波折,赔了人参,又折名誉。 魏大权怅然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