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03章 刘章死(二更) (第1/2页)
刘章不肯听劝,执意坚守到彻底剿灭反贼为止。 结果就是,他的病情加重。 每日头晕眼花,身体仿佛被掏空,脾气也跟着越发暴躁。 文武两班大臣,想让随军的大皇子刘宝顺出面劝一劝。 刘宝顺严词拒绝。 “诸位大人,莫要害本殿下。父皇对本殿下成见颇深,我若出面劝解,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引来盘问和猜忌。” 说这番话的时候,他没避人。 理所当然,传到了刘章的耳朵里。 刘章暴怒,“他是在抱怨啊!他怨恨朕没有给他兵权,怨恨朕偏心。” 因为生病,长久不愈,但凡有点不顺心,刘章就控制不住脾气。 他派人申斥刘宝顺,叫他安分些。 再敢有抱怨,一定严惩不贷。 刘宝顺:“……” P,果然是越老越糊涂。 反正现在他做什么都是错的。 闹成这个局面,朝臣们也不敢再劝。 天气影响,战事不顺,一日日拖延。 刘章病情起起伏伏,始终好不了。 说到底,他老了! 他已经不是年轻力壮,能够南征北战,几天几夜不睡觉还能再战三百回合的刘大将军。 他老,却不肯认老。 非要折腾! 折腾得上上下下人仰马翻,人人提心吊胆。 一场暴雨倾盆而下,霉菌滋生。 刘章病情再次加重,昏迷,虚弱,语无伦次,仿佛大限将至。 文武两班大臣惊慌不已,如果刘章突然过世,还没立下继承人的情况下,必定生出动乱。 如何是好? 趁着皇帝短暂清醒的时间,文武两班大臣再次劝说回皇城。 为北梁江山社稷着想,区区青州叛乱不值一提。 而且,他人在军营,军营上下从武将到士兵,全都压力山大,每天绷着不得喘息之机。 统兵武将打仗都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差错招致责骂申斥,甚至是人头落地。 若是刘章不在军营,武将们自然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不必患得患失。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不受。 总而言之,从一开始,亲征就是一个错误。 好说歹说…… 刘章自己也察觉到身体情况不妙,恐怕发生最坏的事情。 于是,他松口,决定启程回皇城。 文武两班大臣,齐齐松了一口气,可算是将人劝了回去。 但…… 这只是解决了一件事。 有朝臣私下里商议,是时候定下储君。 “不要命了吗?陛下乾纲独断,冒然上本言储君一事,陛下一怒,恐人头落地啊!死我一人倒也罢了,就怕牵妻儿老小,甚至是牵连家族。” “陛下病情沉重,就连太医也不乐观。万一有个好歹,却没有及时立下传位诏书,朝中必定生乱。这样的后果,你能承担吗?” “为何要主动将责任揽在身上。一切自有陛下决断,就算最后朝中生乱,也不是我们的错。别想了,想多了当心寿命不长。谁让我们身在北梁,局势如此,容不得我们做多余的事情。你别当这里还是大魏江山,以为自己是大魏的朝臣。哼!” “哎!真羡慕南魏那帮朝臣,可以在朝堂上畅所欲言,指着皇帝的鼻子痛骂都没事。哪像我们,竟然连真话都不敢说。” “别抱怨了!能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其他的事情,尽人事听天命吧!” 大家都很悲观。 身为北梁的臣子,却看不到一丁点希望,甚至是看不到半点出路。 南魏未必有多好。 然而在当下,对广大北梁人来说,却犹如一盏明灯,让人知道世上还有另外一种活法。 就算是做臣子,也有另外一种潇洒。 南魏的官,才是真正的官,有尊严有自我主张的官。 北梁的官,就是一群牵线木偶,工具人,不允许拥有自己的意识和主张。 可悲可叹! 拔营,启程,皇帝刘章要回皇城养病。 大皇子刘宝顺主动请缨留在前线,他要亲自解决青州叛乱。 或许是因为成见,或许是因为身体不好,心中多了许多猜忌,皇帝刘章否决了他的奏疏,不许他留下来掌兵。 下令,要求他一起回皇城。 在人前,刘宝顺露出失望之色。 他是真的失望啊! 人后,他却笑嘻嘻,似乎早已经料到一切。 并且心里头从一开始,就想着回皇城,而不是留下来打仗。 父皇身体不好,这个时候留在前线,他傻啊! 万一…… 万一最坏的情况发生,他跟随在身边,就能第一时间掌握先机。 凭借他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指日可待。 阴雨绵绵,中军拔营,往皇城而去。 皇帝刘章身体不好,文武大臣个个身娇体贵,故而行程缓慢。 第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