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8章 洒钱大法好(三更) (第2/2页)
出发,配合侍卫营的行动。 …… 战事焦灼,无论是南边还是北边。 燕云歌以三郡地盘的实力,两面开战,而且目前来看,都稳住了局面,着实令天下人诧异。 试问,哪个地方诸侯能以三郡底盘的实力,双面作战? 而且兵力累计起来足有五六万。 这么多兵马,加上民夫,人吃马嚼,每天的粮草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还有…… 兵源怎么补充? 区区三郡地盘,人口有限。 征发了大量民夫,又该从哪里招募新兵? 任何一个地方敢像燕云歌这么搞,早已经民怨沸腾。 小民被逼到绝路,转眼间就要揭竿起义,杀了残暴不仁的地方诸侯! 为何…… 燕云歌的三郡地盘,没有人反抗? 为何得到的消息,三郡依旧是歌舞升平,安居乐业? 市集甚至比往昔更加繁华。 没道理啊! 壮丁都被抽调,小民理应怨声载道,为何人人脸上反而一脸高兴? 不合理! 完全不合理! 各路商贾齐聚三郡,打探消息。 原来,实情并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首先,朝廷征发民夫,不需要支付工钱,这属于徭役。 但是在三郡,征发民夫,不仅有三餐还有工钱。 工钱十天一结算,从未短缺。 年底又是农闲季节,乡下没什么农活可干。 衙门发出布告,招募民夫,三郡地盘上的乡野小民,竟然踊跃报名,主动参加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队伍。 再一个,物资输送,由南北货运承担。 他们干这一行都熟了,方方面面早已经协调好,只要人员到位,再多十倍的物资,都能按时运送到前线战场。 最方便的一点,南北货运是分段运输,民夫不用离家千里,只需负责两个货栈之间的路途。 离得近的,晚上还能回家歇息。 接下来的路程,自有其他队伍负责。 这和朝廷以往征发民夫,从南边一路走到漠北,一去数月甚至一年半载,家人不知生死,那种凄惨的情况相比,三郡的民夫待遇工作环境,完全颠覆了世人心目中的想象。 原来还可以这么干? 而且广大民夫,挣了工钱,有了积蓄,自然就要消费。 就算每家每户只多消费了十文钱,积少成多,也是个庞大数字。 这也解释了,为何市集没有因为战争冷清,反而越发热闹的原因。 商贾云集,有人是为了打探消息,更多的是为了做买卖。 因为打仗,三郡所需物资,前所未有的多。 大量的订单洒出去,价钱公道,结算及时,不拖欠货款。 衙门说什么时候付款就什么时候付款,天赐商机,大量的货物从东西南北各个地方,通过水运或是陆运,运送到平阳郡。 码头和城外货栈,每日车水马龙。 下苦力的力夫,多比以往要多挣几文钱。 生意太好了! 至于兵源,三郡采取募兵制,而非强制性征发兵役。 待遇从优。 是真的优,绝非虚假宣传。 只要入了军伍,就有一笔安家费。 一开始,很多人都冲着安家费,报名参加军伍。 后来,切实体验到军伍待遇从优的优,一些年轻人,读书不成,就想另外寻找出路,从军就成了他们的选择。 而且,三郡招募士兵,并非局限于三郡地盘。 他可是全天下招募。 只要体检合格,家世清白之人,都可进入军伍。 至于忠诚问题,等进入了军伍,自有军法处摸排调查。 一笔笔钱财撒出去,燕云歌是真舍得啊,她打仗从来都是撒钱…… 所以即便征发民夫,即便招募新兵,以区区三郡地盘,也没有发生世人想象中的民怨沸腾,更没有揭竿造反…… 了解到真相的各大世家,各路兵马,各地权臣,他们齐齐骂了一句P。 这哪里是打仗啊! 打的分明是钱! “燕云歌用钱打仗,难怪治下不曾发生动乱。” “她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拉高了打仗的成本,着实过分!” “欺人太甚!有钱了不起啊!” 以后谁还敢说冲锋陷阵有厚赏? 再厚,厚得过燕云歌吗? 你别看她,好像光顾着撒钱,不关心忠诚问题。 其实,三郡兵马的忠诚度,一点都不低于其他诸侯兵马。 侍卫营成立这么多年,除了抓赌那会,开除过一些人。 这些年,就没有出现过任何背叛。 萧逸率领的郡兵,或许有贪生怕死之辈,但同样还不曾出现背叛。 要钱有钱,要忠诚度有忠诚度,她是要气死对手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