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十四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1/2页)
国潮1980正文卷第一千一十四章得人心者得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话可不是宁卫民说的,而是孟子说的,由此可知“人和”的重要性。 在孟子看来,天时与地利是战略布局的核心,而人和才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如果达不到人和的目标,万万难以将事情做成。 一场战争的胜负如此,一个国家的兴亡如此。 这话如果放在现代社会,一个企业的成败,一个公司的存活就更是如此。 所以正因为明白这个道理,宁卫民无论对于内部员工,还是外部宾客,都不敢有任何敷衍和草率的对待。 为了让坛宫顺利走向辉煌,他反而不得不谨小慎微,认真以待。 可以说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安抚一颗颗的心,去拉拢一个个的人。 宁卫民自己就是从底层爬上来的,他当然清楚卖干活儿的人需要什么。 一是心气儿顺,二是能得着实惠。 所以他现在就得从这两方面下手。 怎么让下属心气儿顺?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当然是以情动之,最好的办法就是打感情牌。 而且别忘了这是哪儿,这是异国他乡,日本东京。 这些人肯拿着行李箱跟着宁卫民过来,这本身就证明了一种信任。 对他寄予的希望和要求无非就是不辜负而已。 那么无论于情于理,宁卫民都得树立起一个让底下人觉得他靠得住的人设才是。 具体的做法嘛,除了在工作上遇到什么事情他都不能慌乱,要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 他还得随时注意关心职工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 吃住方面非但不能亏待员工,甚至应该提前想到员工们都没想到、没发现的问题。 一句话,宁卫民得把这些下属们当成自己家人一样的关照。 甚至不但对坛宫饭庄的正式职工如此,对待编外人员也得是一样的。 两个乐师,面人师傅,小崔,张嫱母女,照样如此,方显品性。 至于实惠,首先,虽然干餐饮行业的工作很累,十分辛苦,被叫做勤行,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员工福利存在。 这次来东京开店,为了维稳菜品质量不出问题,宁卫民几乎每天都在挑选原料,带着厨师们在试菜。 他们选用的东西可都是好材料,有些甚至是极其珍贵的食材。 以致于饭庄还没开张,试菜就先花掉了好几百万円,相当于一个日本公司金领的全年工资。 而他们做出来的这些东西当然不能浪费啊,于是就成了员工餐。 可以说在开业前这么长的日子里,跟着宁卫民从国内来的这些人,每天都是在大吃大喝中度过的。 所以没多久,个个都胖了好几斤。 张嫱mama都直说呢,“哎呀,在这儿好吃的可太多了。可问题是,离开这儿以后,回国我们怎么办啊?自己做饭都不香了。这下可坏了……” 一席话,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其实还不光这些国内来的人吃了个畅快淋漓呢。 很快,就连宁卫民聘请来的日本员工和宿舍管理员都连带着沾光。 那些日本人才真是饱了口福,吃了个肚儿歪,个个由衷的钦佩华夏厨师的手艺啊! 他们忽然发现原来自己吃过的中餐都是假中餐,后遗症也就更明显。 一下子就感觉东京本地的“中华料理”不香了。 要是天天都能这么吃下去,弄不好上了瘾,宁卫民不给他们发薪水,他们都乐意干。 不过也别说,这么吃还真不白吃。 员工开心,凝聚力增进是一回事,实际收获也是有的。 日本员工们还没见过这么大方的上司。 都很承宁卫民的情,愿意主动替他分忧,对待工作那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而几乎所有厨师都一门心思去琢磨怎么既能坚持宫廷菜的传统本色,又能善用本地食材资源,做出让日本人认可喜爱的中餐。 所以等到厨师们一旦熟悉了日本这边特产的属性,日本人饮食习惯。 他们水到渠成就研究发明出了几道独具匠心的新菜。 比如说日本这边优质的海鱼多,又爱吃拉面。 善于做河鲜的江大春和小查这对师兄弟就活学活用,琢磨出一个用海鱼做鱼面的方法。 他们以黄鱼或马鲛鱼为主料。去鲜鱼之刺皮,剁其rou至泥酱状,加一定比例的淀粉、食盐揉搓成面,将面分成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蒲扇大小之大而薄面饼,然后卷成卷。 放蒸笼猛火蒸二三十分钟,出茏后摊开,待冷却后用刀横切成薄饼,于日光下晒干即成。 之后再加工做成切面烹煮,即可食用。 由于这种面条是面粉掺上鱼rou做的,故鲜味并不在汤里,而是在面里。 所以煎炒烹炸炖煮凉拌,无论怎么做都好吃。 少油不腻,相当清爽,成本还低,但又不失鲜味,那是相当的哇塞! 即使做汤面,也不用像日式拉面那样,非得用nongnong的高汤来搭配。 以至于这种面条都能把坛宫聘来的几个日本服务员给搞迷糊了。 他们明明看到自己碗里汤水寡淡,可面条的口感味道却是绝佳。 就凭他们的脑子,可死活也想不出浓郁的鲜味是打哪儿来的。 素菜刘的刘师傅给予的评价最为中肯。 老爷子说这种鱼面,其味鲜美,虽为之鱼,然食无鱼味,实乃一绝。 和他们俩一样,善于做面点的许春燕因为发现日本人对于锅贴的分外执着。 对于水饺似乎不大“感冒”,她就把传统的饺子在口味和形象上都做了改良。 首先是善用海味,其次什么馅儿的做什么形状。 鱼rou饺子做鱼形,蟹rou饺子做螃蟹,虾仁饺子做大虾,海胆饺子做成海胆,瑶柱做成扇贝,海参饺子做成海参,很有点西安德发长的饺子宴的意思。 各种形态的饺子,既漂亮可爱,又能分清楚食材。 别说身为二次元生物的日本人看了喜欢,就是国内的厨师们也赞不绝口。 甚至许春燕还活学活用,效仿江大春和小查做鱼面法子,做出了鱼面饺子皮,进一步增进了海味饺子的口味。 于是就连江大春也不能不挑大拇指了,说许春燕发明了“虾兵蟹将海味饺子”,这一手算是把传统饺子发扬光大了。 总之,别的不提,就冲这鱼面和饺子,宁卫民花在试菜上的钱就不算冤枉。 而除了工作中“得吃”之外,私下的日常里,宁卫民个人也为大家花了不少的钱。 初到此地每人五万円的落地费和接风宴就不说了。 就说平日里,往往一有机会,他仍然会找来旅行车,组织大家出门逛逛,东京四处转转,体会都市里的现代生活。 东京的公园去过不少,卡拉OK什么样也让大家见识了,迪士尼游乐园也去过了,东京湾的游船也坐过了,形形色色的小吃和餐馆也都品尝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