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八章 宁王朱权 (第2/2页)
首领管辖一千精兵。 关外。大宁。 大宁位于北平的北面,在喜峰口外,属于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明初北方军事重镇。 这一天,宁王朱权在自己的王府中来回渡的脚步。 宁王朱权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和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同一个年纪,乃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和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差了整整一十八岁。 宁王朱权心事重重,目前的局势令他十分担忧,又无法取舍。 靖难之役刚刚发生时,燕王朱棣曾经向他写过求助的书信,邀请他一同靖难,宁王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之情,别的却只字不提。 造反的事是要杀头灭门的,非不得已不能为之。 然而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所以当大龄总兵刘真率领十万兵马,南下松亭关准备袭击北平,邀请他共同参加时,宁王同样给予了拒绝。 刘真?这老家伙就会做做样子,出门转一圈就得回来,对付自己人是一个好手,打起仗来啥也不是。宁王默默想到,想拉我下水,把我当枪使,你还不够老! 真正令他烦恼的是建文帝朱允炆下了圣旨,要求他立刻起兵勤王。 这是他最不想做的事情。 傻子都能看出来建文帝削藩的决心,搬倒了朱棣他正权就是下一个。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朱权来回度着步,心中的烦恼不断升级。 就在这时有人来报:燕王朱棣来到城下,请求一见。 “什么?他带了多少兵马?” “总共三千兵马,且远远的驻扎在离城十里远的地方,此刻燕王朱棣只带了一个随从来到城下。” “走,带我去看看,看他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宁王来到大宁城墙之上,向下观看,果然是燕王朱棣,而且只带了一个随从。 “四哥别来无恙啊,今天如何得闲来到大宁城下?莫非是打猎,走错了道,迷失了方向?” “十七弟,你就别为难我这个当哥哥的啦,我再在这个城下待一会儿,说不定刘真得到消息,直接过来把我绑了,去京师邀功行赏去了。” “哈哈,四哥你也有害怕的时候啊,放心,刘真的兵马离这里还有百十里地呢,再说啊,有我在,谁敢跟你动手呢?” 说完宁王,朱权便下令打开城门放朱棣和随从二人进来。 朱棣带着一个随从来到宁王府上,没等朱权嘘寒问暖,说些关心的客套话时,朱棣先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了起来。 “十七弟,四哥心里苦啊!……” “有谁放着好好的王爷生活不过啊,想要刨去造反呢?实在是逼不得已,如今朝中,jianian臣当道,蒙蔽圣听,居然命令北平都指挥使、北平承宣布政使张炳谢贵来害我……” “我这也是不得已为之啊……现在是进退两难,骑虎难下……” “当哥哥的这一次来,一来是向你诉诉苦,见上一面,说不定就是最后一面了……” “二来也是想请你写封信,向皇帝替我求求情,说说好话,看看能否赦免了我的罪,让我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看着朱棣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痛哭流涕的样子,朱权心中也不免有些心酸。 他心目中的四哥能征善战,英勇无敌之人,因此在塞北地区流传的这样一句话,“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而如今看这个英勇善战的汉子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哭泣,怎能不让宁王朱权心疼呢? 一时间兄弟之情涌上心头,将早前的防备之心冲得一干二净,扔到了九霄云外。 “这样也好,四哥,你且在我这里住上一段时日,我写一封书信,上奏朝廷,请求圣上看在家族亲情的份上,赦免你的罪过,你看如何?” “固之所愿也,固之所愿也……!” 燕王朱棣再一次喜极而泣。 一旁的蓝月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暗暗冷笑,心想朱棣的表演虽然夸张了些,但想哭就哭、哭到眼泪鼻涕横飞这一手绝活,倒是有点像三国时期的刘备,果然有帝王之相。 在朱权眼中,亲情或许是血浓于水。 但在朱棣眼中,亲情只是手中的一张牌。 就这样,燕王朱棣成功的在大宁住了下来,每天和宁王朱权喝酒聊天,醉生梦死的同时,等待着朝廷的特赦令。 而与此同时,蓝月走出王府,来到大宁城内,做着他该做的事情,一切都按原先的计划有条不紊的在进行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