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1章 一切就绪,只待明日(求订) (第2/2页)
兴趣可以哔哔的话题。 毕竟身为前沿实控人,只要是跟前沿相关的产品核心技术,他都能哔哔几句。 谁又有他那么得天独厚的资源呢? “……” 持键:“巧了,刚好知道一点红米1S的内幕消息。 据小道消息,小米跟前沿达成了一项合作,红米1S上采用了白泽芯片套装; 也就是说芯片类基本都是直接采用的白泽解决方案,不仅限于SoC,还有蓝牙、电源管理之类的芯片; 先说大家比较关注的SoC,这个的确是定制版,主要是工艺跟非定制版不同,是中芯代工的,制程是40纳米; 神龙这个系列从去年就找了台积电的28纳米工艺,今年肯定不会自降身价; 从我的看法,我觉得白泽对SoC的性能简直有着图腾式的需求,这波可能是为了走量的无奈之选。 废话说完了,说说正题: 如果我的消息没错,红米1S上的这颗SoC很有点东西; 最中心的处理核心单元应该是纯自研架构,是比较有意思的3核,是不是有点奇怪? 据说是创造性的采用了1个大核心+2个小核心的新型模式; 可以理解为其实是两块CPU,因为这两种核心采用了两个架构,传闻两个都是自研架构。 大核心主要是追求极致性能,小核心则是性能能效均衡型架构。 所以…… 如果购买力只在千元级别,可以闭着眼睛上红米1S,全世界都不会有在千元这个价格区间比这个手机更出色的了。 我可以大胆说一句,红米1S的极致性能可以吊打无数价格在两三千的智能手机。 可以这么说,红米1S是性价比中的性价比机器,将是我们国内市场所有山寨、水货、低端机器的杀神。” “至于前沿的开发者大会,我了解不多,公开的开幕演讲应该主要是新的硬软件,不会像去年那样,来个压轴。 PS:刚刚顺便买了个门票,这次我去定了。” “……” “难得有持键大佬这么推崇的机器,看样子红米1S上面有点东西……” “不对,不对!持键大佬,你的消息不会有误吧!白泽居然有能力自研手机SoC处理核心单元上的架构? 手机SoC现在全球都是统一arm模式啊!无论是苹果还是高通还是谁! 而且怎么整出来个3核心,这玩意靠谱吗?” “卧槽?” “据我所知,白泽的主要精力在桌面CPU白龙系列上,神龙是肯定会迭代,但迭代这么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 持键:“谢了,麻烦看清楚再说话,我说的是传闻; 3核心采用了两种架构,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创造性,以arm的发展趋势,将来很可能有厂商会选择1×Cortex-A15+2×A9的做法,甚至还会出现1 2 3,1 3 4这样的形式。 就算不是自研,这颗SoC的性能不会太差的,不信可以等测评。” “……” “爱了爱了,果然还是那个熟悉的会阴阳怪气的持键大佬。” “持键大佬懂得真多,说实话,我一个IC工程师都有点相信这种异型架构的存在了,坐等拆机评测。” “……” 持键在网上晃荡了半天,直接将大家的主要注意力都转移到了红米1S上面。 毕竟前沿开发者大会没有更多消息放出来,节奏一带,关注的就少了。 晚上十点多,红米1S的销量突破了500万。 毫无疑问,至少在智能机时代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目前而言,无人可比。 甚至再往后也不会有这种现象。 连红米系列自己都无法打破。 最后,首日销量止步于500万零6737台…… “……” 几日后,方歆小朋友成功取得了期中考试第一名。 方年腾出时间带她出门溜达了一圈。 ………… ………… 红米1S再续红米1的火爆销量,在春季引爆了国内智能手机热。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进入五月份后,前沿科学开发者大会逐渐抢走了舆论关注度。 额外说一句,开发者大会的门票在起初的热销过后出现了滞销。 而当红米1S的拆机视频、各类第三方软件诸如Geekbench等评测报告出来后,菊厂忽然一口气买了500张。 再然后被哄抢一空。 相关行业的人都意识到,这场开发者大会有可能改变许多事情。 而在进入五月份后,公共网络空间时不时的会有一些开发者大会相关消息冒出。 多以小道消息为主。 部分消息前沿会主动确认。 比如一开始有人说这次前沿是否会在开幕演讲上发布基带芯片。 这消息得到了前沿的确认。 一连喧嚣了好多天。 再然后就是有人问前沿去年宣布的MindOS4.0准备如何。 前沿也有回应:将是超乎想象的优秀。 “……” 然后就有好事者开始统计总结。 “我来做个统计。 前沿确认的消息有: 1、会发布4G基带芯片; 2、MindOS4.0会是超乎想象的优秀; 3、会有比红米1S上更高性能的神龙系列SoC,很可能会再次登顶世界第一; 4、零度旗下电脑可能会在开发者大会后正式开放销售; 5、…… 其它都是未经确认的消息,可以认为是假消息。” “……” 而在纷纷扰扰中。 前沿内部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这次的开发者大会。 进入五月份,也有一些新的项目出了成果。 比如贵阳数据中心已经开始承载nwYun,已部署完7000多台机器,效率令方年很不满意。 但又无可奈何。 安装调试本就是个极其耗费时间的工作。 再有,庐州前沿晶圆试验线成功试产65纳米制程。 且掌握了关键技术,良率有一定把握,具备量产前提,已经全面开始45/40纳米验证工作。 最后,韩院士领衔的大CPU项目组在上月底划归给苏姿丰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吴伏城则经常苦逼的往返庐州与前沿,因为苗为亲自督导的大CPU协配小组直接进驻了庐州前沿。 然后…… 就到了5月18号的下午五点,这天是周五,几乎所有上班族都在与一周的辛苦工作说再见,开始度周末。 与此同时,许多购买了前沿科学开发者大会门票的高级工程师们,从四面八方提前赶到了申城。 前沿方面也高调宣布: 一切,准备就绪。 只待明日…… - ====== PS:解释一句,3核架构的处理器特别少,amd搞过,不过据说是屏蔽1核,完全符合标准的只有苹果的A8X,还真不是我一拍脑袋就随便整出来个奇数核心架构; 而且传闻A8X的性能还是很叼的; 其实现在大量SoC的CPU都搞了奇数核,比如骁龙888就是1 3 4,从宣传上看,三种核架构略有不同。 PS1:再说一次晚安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